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率与疾病活动度、器官受累程度及并发症密切相关,控制病情可显著改善预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感染、狼疮肾炎、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肺动脉高压。
免疫抑制剂使用及疾病本身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使患者易发生严重感染。需定期监测白细胞计数,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出现发热及时就医。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狼疮肾炎是常见致死原因,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有关,通常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需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使用羟氯喹、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药物控制,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慢性炎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糖皮质激素使用加重代谢异常。患者易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控制血压血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必要时行冠脉介入治疗。
抗神经细胞抗体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出现癫痫、精神病、脑卒中。需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评估,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者需血浆置换。
肺血管病变导致右心衰竭,与抗磷脂抗体相关,常见活动后气促、晕厥。需右心导管确诊,使用波生坦、安立生坦等靶向药物,严重病例考虑肺移植。
规范治疗可使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日常需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日晒诱发皮疹,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抗dsDNA抗体和补体水平,长期服用羟氯喹可降低疾病复发率。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者需终身抗凝,育龄期女性应在病情稳定期计划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