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下有肉疙瘩可通过局部热敷、抗生素治疗、手术切除、激光治疗、中药外敷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淋巴结肿大、脂肪瘤、纤维瘤等原因引起。
1、毛囊炎:毛囊细菌感染导致红肿疙瘩,可能与出汗过多、剃毛刺激有关。每日用温水清洁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避免抓挠。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功能主治:本品为局部外用抗菌药物,适用于敏感细菌,尤其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毛囊炎、疖肿等原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取适量软膏涂一薄层于患处,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但不超过10天,需要时可用敷料包扎或覆盖。
2、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性肿物,常伴发感染时出现压痛。未感染时可外敷鱼石脂软膏促进吸收,已化脓需行囊肿摘除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3、淋巴结肿大:多由上肢或胸部炎症引发,触诊质地较硬可活动。需治疗原发病灶,口服头孢克肟等抗生素。伴随发热需排查结核或淋巴瘤,超声检查明确性质。
4、脂肪瘤:皮下脂肪异常增生形成无痛包块,直径超过2cm建议行脂肪瘤切除术。避免反复揉搓刺激瘤体,MRI检查可鉴别软组织肿瘤。
5、纤维瘤:结缔组织增生性肿块质地坚韧,生长缓慢者定期观察即可。影响美观或压迫神经时采用纤维瘤剜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日常护理需注意腋下清洁干燥,运动后及时擦汗,选择无刺激沐浴产品。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每月自我检查肿块变化情况,出现迅速增大、破溃或固定粘连等表现需立即就诊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