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湿热可通过清热祛湿类中成药、健脾化湿类中成药、利水渗湿类中成药等方式调理。湿热体质多与饮食油腻、环境潮湿、脾胃虚弱等因素相关,临床常见口苦口黏、皮肤油腻、大便黏滞等症状。
1、清热祛湿药:藿香正气胶囊含广藿香、紫苏等成分,能解表化湿;葛根芩连丸通过葛根、黄芩清热利湿;二妙丸以黄柏、苍术为主药,适用于下焦湿热。此类药物适合舌苔黄腻、小便短赤者,服药期间需忌辛辣。
2、健脾祛湿药:参苓白术散含人参、茯苓等,侧重补脾益气;香砂六君丸通过木香、砂仁理气化湿;平胃散以苍术、厚朴燥湿运脾。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适用,建议配合山药、薏米食疗。
3、利水渗湿药:五苓散用泽泻、猪苓利水消肿;茵陈五苓散加入茵陈增强退黄功效;八正散侧重车前子、滑石通淋。下肢浮肿或小便不利者适用,服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4、肝胆湿热药:龙胆泻肝丸含龙胆草、栀子清肝胆火;当归龙荟丸通过当归、芦荟泻火通便;消炎利胆片针对胆囊炎引发的胁痛。此类药物可能引起腹泻,胆红素升高者需遵医嘱。
5、暑湿感冒药:六一散由滑石、甘草组成解暑利湿;甘露消毒丹含滑石、茵陈等化湿解毒;保济丸针对暑湿型腹泻。夏季高温潮湿环境适用,服药后需补充淡盐水防脱水。
湿热体质调理需饮食运动协同干预。饮食选择绿豆、冬瓜、赤小豆等利湿食材,避免芒果、榴莲等湿热水果。每天30分钟八段锦或快走促进排汗,居住环境保持通风除湿。舌苔持续厚腻或出现黄疸需排查肝胆疾病,反复口腔溃疡建议检测幽门螺杆菌。中药调理一般以2周为周期,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长期用药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