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肾积水通常可以治好,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生活护理等。先天性肾积水是指胎儿期或出生后因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导致的尿液排出受阻,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决定。
功能主治:希刻劳适用于治疗下列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1.中耳炎: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2.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3.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和扁桃体炎):由化脓性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注:青霉素是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包括预防风湿热)的常用药,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羧氨苄青霉素(Amoxicillin)作为预防牙科,口腔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药物,在此方面,对于颅防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青霉素V是合理的选择。一般说来头孢克洛对于消灭鼻咽部的链球菌有效,然而,对于预防继发性风湿热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目前尚无证实头孢克洛疗效的重要数据。治疗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至少应给予10天的头抱克洛治疗量。
4.尿道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由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门氏杆菌属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引起。注:头孢克洛对急性和慢性尿道感染都有效。
5.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由金葡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6.鼻窦炎。
7.淋球菌性尿道炎。应进行适当的组织培养和敏感性研究。以测定致病菌对头孢克洛的敏感性。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成人常用剂量是0.25g。每8小时一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剂量是0.25g一次,每日三次。鼻窦炎推荐剂量为0.25g一次,每日三次,共10日。较重的感染(如肺炎)或敏感性稍差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剂量可加倍。每日4g的剂量曾在正常人安全地用了28日,但每日总量不宜超过此量。治疗男性和女性急性淋球菌尿道炎,可给予了一次3g的剂量,与丙磺舒lg联合用。
1、保守观察
轻度先天性肾积水可能无须特殊治疗,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水变化。部分婴儿的肾积水会随着生长发育自然缓解,尤其是肾盂分离程度较轻且无肾功能损害的情况。家长需遵医嘱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观察积水是否减轻或稳定。
2、药物治疗
若合并尿路感染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儿,医生可能开具降压药物控制病情。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儿科医生指导,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手术治疗
中重度肾积水或伴随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时,通常需要手术解除梗阻。常见术式包括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再植术等,通过重建尿路通畅性保护肾功能。目前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时机需由小儿泌尿外科专家评估决定。
4、定期复查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患儿均需长期随访监测肾功能和积水情况。复查项目包括泌尿系超声、核素肾动态显像、尿常规等。即使手术后积水消退,也应持续随访至青春期,以防复发或出现迟发性并发症。
5、生活护理
日常需保证患儿充足饮水,促进尿液排出,但应避免一次大量液体摄入。注意会阴部清洁,减少尿路感染风险。饮食上适当控制盐分,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家长应记录患儿排尿情况,发现尿量减少或尿液浑浊应及时就医。
先天性肾积水患儿应定期到小儿泌尿外科专科随访,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撞击腰部,洗澡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已添加辅食的儿童可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若患儿出现发热、腰痛、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或梗阻加重可能。多数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但少数复杂病例可能需要多学科联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