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结核通常不能自愈,需通过抗结核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控制病情。该病多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常伴随阴囊肿胀、疼痛等症状。
1、抗结核治疗:附睾结核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治疗。药物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耐药性产生。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手术清创:局部形成脓肿或窦道时需手术引流,严重者行附睾切除术。术后需继续抗结核治疗6-9个月,防止复发。手术适应症需由泌尿外科医生评估确定。
3、病灶观察:早期局限性病变可暂缓手术,通过影像学动态监测。超声检查可评估附睾肿块变化,CT有助于发现盆腔淋巴结受累情况。每3个月复查一次直至病灶稳定。
4、疼痛管理:阴囊区疼痛可选用布洛芬缓解炎症,局部冷敷减轻肿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睾丸扭转,穿着宽松内裤减少摩擦刺激。持续剧痛需排除合并细菌感染。
5、营养支持: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优先选择鱼肉、豆制品、乳制品。补充维生素A、D增强黏膜修复能力,适量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戒烟限酒避免免疫力下降。
附睾结核患者需坚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瘦肉,每日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治疗期间避免公共浴池泡澡,单独清洗贴身衣物。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评估炎症活动度,完成全程治疗后可考虑生育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