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阴道口又痒又疼可能由经血刺激、卫生用品过敏、外阴清洁不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更换卫生用品、抗真菌治疗、抗菌治疗等方式缓解。
1、经血刺激:经血长时间接触外阴皮肤可能引发刺激性皮炎,导致瘙痒疼痛。建议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使用温水每日清洗外阴2次,清洗后保持干燥。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直接清洗外阴黏膜。
功能主治: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念珠菌病。
用法用量:用法:口服。用量:消化道念珠菌病:成人一次50~100万单位(10万单位的一次5~10片、25万单位的一次2~4片、50万单位的一次1~2片),一日3次;小儿每日按体重5~10万单位/kg,分3~4次服。
2、卫生用品过敏:卫生巾、护垫中的香料或吸水材料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可尝试更换为无香型棉质卫生巾,或改用月经杯等新型经期产品。局部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屏障。
3、清洁方式不当:过度清洗或使用碱性洗液会破坏外阴微环境。应采用pH值4.0-5.5的专用洗液,清洗时仅处理大阴唇外侧。如厕后擦拭应从前向后,避免肛周细菌污染。
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能与激素变化、免疫力下降有关,通常表现为豆腐渣样白带、外阴灼痛。可选用克霉唑栓剂、硝酸咪康唑软膏、制霉菌素片等抗真菌药物,疗程一般7天。
5、细菌性阴道病:经期pH值升高利于厌氧菌繁殖,常伴鱼腥味分泌物。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林霉素乳膏等可抑制致病菌,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反复发作者需检查阴道微生态平衡。
经期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每日更换并单独高温清洗。饮食上增加酸奶、蔓越莓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限制高糖摄入。适度进行骨盆操等温和运动,避免游泳、骑行等可能造成摩擦的活动。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异常分泌物时,建议妇科就诊进行白带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