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可能由高度近视、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原因引起,视网膜脱落可通过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气体填充术、巩膜扣带术、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过长,视网膜变薄,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脱离。600度以上近视人群需每年检查眼底,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蹦极。日常可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头部撞击或眼球直接外伤可能导致视网膜撕裂。拳击、篮球等对抗性运动时需佩戴护目镜。若出现闪光感、飞蚊症突然增多,需24小时内就诊。伤后可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缓解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新生血管破裂导致牵拉性脱离。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查眼底,控制血糖在7mmol/L以下。玻璃体出血时可注射雷珠单抗抑制血管增生。
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收缩可能拉扯视网膜。突然出现的闪光、黑影飘动是预警信号。早期可用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玻璃体混浊吸收,晚期需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
老年性黄斑变性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做OCT检查,补充玉米黄质和锌制剂。湿性黄斑病变可通过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
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需保持特殊体位,如气体填充术后要俯卧位2周。日常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饮食多摄入蓝莓、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恢复期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但三个月内禁止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出现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应立即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