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可通过保守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病灶切除术等方式治疗,不一定需要切除子宫。胎盘植入通常由子宫内膜损伤、胎盘附着异常、多次剖宫产史、子宫手术史、高龄妊娠等原因引起。
对于胎盘植入范围较小且无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可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等药物抑制胎盘绒毛活性,促进其自然吸收。同时配合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护理措施,定期监测血HCG及超声变化。
介入放射学技术能有效阻断病灶血供,适用于出血量中等的病例。该操作通过股动脉穿刺置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并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
对于局限性植入病灶,可行子宫楔形切除术或病灶清创缝合术保留子宫。术前需评估肌层浸润深度,术中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收缩子宫,术后给予缩宫素促进宫腔恢复。
胎盘植入可能与前置胎盘、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形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产前无痛性阴道流血、产后胎盘滞留等症状。严重病例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但需充分告知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替代方案。
多次宫腔操作史及辅助生殖技术妊娠者风险显著增高。这类人群孕早期应通过三维超声明确胎盘位置,分娩时备妥红细胞悬液,组建包含产科、麻醉科的多学科团队进行预案管理。
日常需加强孕期营养补充,重点摄入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菠菜,配合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产后实施分级护理,观察恶露性状变化,定期复查子宫复旧情况。出现发热、异常出血等症状时需及时返院,避免继发感染或晚期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