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牙齿矫正后有可能变松吗

2025-05-04

162次浏览

牙齿矫正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松动,属于正常现象。矫正过程中牙齿在牙槽骨内移动,周围组织需要时间重新适应和稳固。

牙齿矫正通过持续施加外力使牙齿移动到理想位置,这一过程会暂时打破牙周膜纤维与牙槽骨的平衡。牙齿移动时,牙周膜一侧受压吸收、另一侧新生重建,导致牙齿出现生理性松动。这种松动通常在矫正结束后的3-6个月内,随着牙槽骨改建完成而逐渐消失。

矫正后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

正畸力过大可能加速牙槽骨吸收,超过生理改建速度会导致牙齿松动加剧。牙周炎患者矫正期间若未控制炎症,牙周支持组织破坏会加重牙齿松动风险。矫正器拆除后未按要求佩戴保持器,牙齿容易发生移位并伴随异常松动。

预防和处理措施:

矫正期间需维持良好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托槽周围。每3个月进行专业洁治,控制牙菌斑堆积。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确保矫治力大小适中。矫正结束后需严格佩戴保持器,第一年全天佩戴,之后根据医嘱改为夜间佩戴。若出现持续加重的松动或疼痛,需及时复诊排除病理性因素。

日常饮食应避免啃咬硬物如坚果、冰块,防止牙齿受力过大。多摄入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及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果蔬,促进牙周组织修复。矫正期间可进行叩齿训练增强牙周血液循环,每天早晚空口轻叩牙齿30次。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牙周问题,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牙周评估。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修复能力,加速牙齿稳固。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