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结节性多动脉炎如何诊断

2025-05-28

308次浏览

结节性多动脉炎需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活检综合诊断,主要依据包括血管炎症状、ANCA检测、血管造影异常及组织病理学特征。

1、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体重下降、肌肉关节疼痛及多系统受累表现。皮肤损害常见紫癜、网状青斑或皮下结节,肾脏受累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症状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如肢体麻木或肌力减退。约60%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或消化道出血。

2、实验室检查:

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约30%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增多,肾功能异常者血肌酐升高。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需常规进行,因部分病例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补体C3、C4水平可能降低。

3、影像学评估:

血管造影显示中小动脉节段性狭窄、扩张或动脉瘤形成,肾脏、肠系膜动脉常见典型"串珠样"改变。超声检查可发现血管壁增厚或血流异常。CT/MRI有助于评估内脏器官缺血或梗死灶,肺部受累者需行HRCT排查间质性病变。

4、病理活检:

皮肤、肌肉或受累器官活检可见中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急性期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壁,慢性期出现纤维蛋白样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肾活检可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或动脉炎,但活检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5、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需满足以下3项及以上:体重下降≥4kg、网状青斑、睾丸疼痛、肌痛/肌无力、单神经病变、舒张压≥90mmHg、血尿素氮/肌酐升高、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动脉造影异常、中小动脉活检阳性。需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鉴别。

确诊后需评估疾病活动度及器官损伤程度,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炎症指标、肾功能及血管影像变化。日常需避免感染诱发因素,保持适度运动以维持肌肉功能,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血压控制目标需低于130/80mmHg。出现新发神经症状或血尿等表现时应及时复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