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术后需重点关注呼吸道管理、疼痛控制、体位调整、饮食恢复和伤口护理五方面。
1、呼吸道管理:
全麻药物会抑制呼吸功能,术后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直至完全清醒。患者应保持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痰液粘稠者可雾化吸入氨溴索稀释痰液,但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操作。出现呼吸频率异常或血氧低于90%需立即通知
2、疼痛控制:
术后疼痛可能影响呼吸深度和伤口愈合,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选用镇痛方案。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或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疼痛评分超过4分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调整用药,避免自行增加剂量。
3、体位调整:
清醒后6小时内保持半卧位可减轻腹部张力,脊柱手术需维持轴线翻身。下肢手术患者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每2小时协助改变体位预防压疮。突然坐起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应先进行床上坐起训练。
4、饮食恢复:
胃肠功能未恢复前禁食禁水,肠鸣音恢复后从清水过渡到流质饮食。腹腔镜手术6小时后可尝试清流质,胃肠道手术需遵医嘱逐步推进。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术后24小时内进食量不超过200毫升/次。
5、伤口护理:
保持敷料干燥清洁,观察渗血渗液情况。关节部位手术需制动2-3天,腹部伤口可佩戴腹带减轻张力。拆线前避免淋浴,出现红肿热痛或异常分泌物提示感染可能。美容缝合一般7天拆线,张力较大部位需延长至10-14天。
术后24小时内需专人陪护监测生命体征,麻醉完全代谢需24-48小时,期间禁止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早期床上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6小时可尝试床边坐立,次日根据耐受度逐步增加活动量。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促进麻醉药物排泄,蛋白质摄入量增至1.2-1.5克/公斤体重加速组织修复。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或切口裂开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