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需要高度重视。虽然并非所有病例都会进展为子宫内膜癌,但存在一定恶变风险,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干预。
1、疾病性质与风险分层:
根据细胞异型程度可分为单纯性不典型增生和复杂性不典型增生,后者癌变风险更高。约23%的未治疗患者可能在4年内发展为子宫内膜癌。伴随月经紊乱、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时,需通过诊刮或宫腔镜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确诊。
2、治疗方案选择: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采用大剂量孕激素类药物如醋酸甲羟孕酮、地屈孕酮等进行保守治疗,每3-6个月需通过子宫内膜活检评估疗效。完成生育后或无生育需求者,全子宫切除术是根治性选择。合并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时,需同步进行代谢管理。
3、预后与随访监测:
规范治疗下约70-90%患者可实现逆转,但仍有15%复发风险。治疗后需每3-6个月进行超声监测和CA125肿瘤标志物检查,持续2年以上。绝经后患者出现阴道排液或再次出血需立即复查,提示可能存在病情进展。
日常需保持BMI在18.5-23.9范围内,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参加病友互助小组获取社会支持。建议每半年进行妇科体检,包括乳腺超声和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