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部瘙痒可能由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接触性皮炎、阴虱病、外阴硬化性苔藓等原因引起。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过度繁殖引起,典型表现为外阴剧烈瘙痒、豆腐渣样白带。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易感。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等,同时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细菌性阴道病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常见症状包括外阴轻度瘙痒、灰白色鱼腥味分泌物。频繁阴道冲洗、多个性伴侣是危险因素。治疗需口服或局部使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
接触性皮炎多因卫生巾、洗液等化学刺激引发,表现为外阴红肿、灼热感伴瘙痒。避免使用含香料产品,选择纯棉内裤可预防。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严重时需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
阴虱病通过性接触传播,特征为夜间加重的剧烈瘙痒和可见虱卵。需剃除阴毛并外用扑灭司林霜,性伴侣需同步治疗。患者衣物床单需高温消毒,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
外阴硬化性苔藓属于慢性皮肤病变,表现为外阴皮肤变薄发白伴顽固性瘙痒。可能与自身免疫相关,需活检确诊。治疗以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为主,严重者需光疗或手术干预。
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瘙痒期间暂停性生活;避免过度抓挠。若瘙痒持续超过1周、伴随异常分泌物或皮肤破损,需及时就诊妇科进行白带常规、阴道镜等检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应配合益生菌调节。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改善外阴萎缩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