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巨结肠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应用、静脉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中毒性巨结肠通常由溃疡性结肠炎恶化、艰难梭菌感染、肠道缺血、药物副作用、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
急性期需立即禁食并留置鼻胃管,通过持续负压吸引减少肠道积气积液。胃肠减压可降低肠壁张力,避免肠穿孔风险,同时需配合肛管排气缓解腹胀。每日记录引流量及性质,监测电解质平衡。
2、抗感染治疗:
静脉使用甲硝唑联合万古霉素覆盖厌氧菌及艰难梭菌,重症患者加用美罗培南广谱抗菌。感染控制前需每日监测体温及白细胞计数,粪便培养指导抗生素调整。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阳性者需隔离处理。
3、激素干预:
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可抑制炎症级联反应,降低肠壁水肿程度。用药期间监测血压血糖,疗程不超过7-10天。合并穿孔风险时需联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4、营养支持:
全肠外营养提供每日35kcal/kg热量,氨基酸1.5g/kg及脂肪乳剂补充必需脂肪酸。定期检测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逐步过渡至要素饮食。添加谷氨酰胺保护肠黏膜屏障。
5、手术指征:
结肠次全切除适用于肠穿孔、持续出血或保守治疗72小时无效者,回肠造口术可暂时转流粪便。全结肠切除联合回肠储袋手术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病例。
恢复期采用低渣饮食避免粗纤维刺激,逐步添加蒸蛋、米粥等易消化食物。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三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长期维持美沙拉嗪治疗。监测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