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支原体肺炎是怎么引起的

2025-05-28

261次浏览

支原体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和基础疾病影响。

1、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这些含有病原体的微小液滴可在空气中短距离悬浮,被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在封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学校、办公室或家庭内部,传播风险显著增加。

2、密切接触传播:

与感染者共享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或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儿童和青少年因群体活动频繁,接触传播更为常见。医疗机构中未严格执行手卫生也可能成为传播节点。

3、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对肺炎支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导致的暂时性免疫力降低也会增加感染概率。

4、环境因素:

寒冷干燥的气候有利于病原体存活,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呼吸道黏膜屏障易受损,更易发生感染。人群密集场所如军营、宿舍等易出现聚集性疫情。

5、基础疾病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气道清除功能减弱,可能表现为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肺炎,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肺外并发症如溶血性贫血、皮疹等。

预防支原体肺炎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加强营养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C的摄取,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出现持续发热、刺激性干咳等症状时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恢复期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