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卵巢上皮细胞或生殖细胞,早期症状隐匿但进展迅速,致死率居妇科肿瘤首位。
1、发病机制:
卵巢癌发病与遗传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约15%-20%患者存在BRCA1/2基因缺陷。持续排卵导致的卵巢上皮反复损伤修复、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等内分泌因素可能诱发癌变。环境中的石棉接触、滑石粉使用史也被认为与发病相关。
2、病理类型:
上皮性卵巢癌占90%以上,包括浆液性、黏液性、子宫内膜样等亚型。生殖细胞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较为罕见。不同病理类型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显著,其中高级别浆液性癌侵袭性最强。
3、临床表现:
早期多表现为非特异性腹胀、消化不良,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进展期可出现腹围增大、盆腔压迫症状。晚期典型表现为腹水、恶病质及远处转移症状,约70%患者确诊时已属Ⅲ-Ⅳ期。
4、诊断方法:
经阴道超声联合CA125检测是筛查首选,CT/MRI可评估肿瘤范围。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腹腔镜探查能明确分期。遗传咨询推荐用于所有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5、治疗原则:
手术彻底切除是治愈基础,需达到R0切除标准。紫杉醇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为一线选择,PARP抑制剂适用于BRCA突变患者。维持治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但需警惕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建议高危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与肿瘤标志物监测,保持适度运动与地中海饮食模式。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确诊患者应接受专业营养支持,化疗期间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与抗氧化营养素,适度进行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遗传咨询对家族聚集病例尤为重要,直系亲属可考虑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