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损伤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疗法、药物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修复。盆底肌损伤通常由妊娠分娩、长期腹压增高、年龄增长、神经损伤、盆腔手术等原因引起。
通过有节律地收缩放松盆底肌群增强肌力,每日3组每组10-15次,持续6-8周可改善轻度压力性尿失禁。避免在排尿过程中练习以防尿潴留,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
采用传感器监测盆底肌电信号,通过视觉或听觉反馈帮助患者掌握正确收缩方式。适用于协调性差的患者,每周2-3次,12次为1疗程,有效率可达70%。
低频电流刺激盆底神经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肌纤维再生。对产后盆底肌松弛效果显著,需专业设备操作,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禁忌植入心脏起搏器者。
雌激素软膏局部应用改善黏膜萎缩,度洛西汀调节膀胱神经敏感性,米多君增强尿道括约肌张力。药物治疗需配合行为训练,注意药物副作用监测。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可行骶棘韧带固定术,压力性尿失禁采用尿道中段悬吊术。术后需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3个月,复发率约5-10%。
日常建议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银耳、猪蹄促进结缔组织修复,瑜伽桥式运动可增强核心肌群协同作用。避免长期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行为,每年进行1次盆底肌力评估。产后42天是黄金康复期,建议所有产妇接受专业盆底功能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