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短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营养补充、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女性气短可能与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心理因素等有关。
功能主治: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轻、中度感染:
1.上呼吸道感染
(1)化脓性链球菌性咽炎/扁桃体炎。
注:通常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包括预防风湿热)应选择肌内注射青霉素。虽然头孢丙烯一般可有效清除鼻咽部的化脓性链球菌,但目前尚无可供借鉴的头孢丙烯预防继发性风湿热的资料。
(2)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卡他莫拉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性中耳炎和急性鼻窦炎。
2.下呼吸道感染
由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卡他莫拉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继发细菌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青霉素酶菌株)和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但脓肿通常需行外科引流排脓。
适当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对头孢丙烯的敏感性。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1次;下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0.5g,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0.5g,每天2次。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按体重一次7.5mg/k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按体重一次20mg/kg,每天1次。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按体重一次15mg/kg,每天2次;急性鼻窦炎,一般按体重一次7.5mg/kg,每天2次;严重病例,按体重一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缺铁性贫血是女性气短的常见原因,血红蛋白不足导致组织供氧减少。日常可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严重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补铁药物。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引起代谢减慢、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建议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日常注意碘盐摄入,避免过量食用卷心菜等致甲状腺肿食物。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可能导致气道阻塞。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症状,长期控制推荐布地奈德吸入剂。环境控制需避免冷空气刺激,戒烟并减少油烟接触。
心力衰竭患者常出现活动后气促,可能与心肌供血不足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呋塞米利尿剂、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焦虑症引发的过度换气综合征会导致胸闷、呼吸急促。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腹式呼吸训练可改善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抗焦虑药物。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瑜伽或冥想。
气短女性日常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症状持续或伴随胸痛、晕厥需立即心内科就诊,长期未缓解建议完善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环境方面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湿度维持在40%-6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