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疟疾使用什么药治

2025-05-24

173次浏览

疟疾治疗常用药物有青蒿琥酯、氯喹、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等。疟疾用药选择需根据疟原虫种类、耐药性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疟疾类型、药物敏感性、并发症情况等。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并可用于疟疾症状的抑制性预防。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 ①间日疟,口服首剂1g,第2、3日各0.75g。②抑制性预防疟疾,口服每周1次每次0.5g。③肠外阿米巴病,口服每日1g,连服2日后改为每日0.5g,总疗程为3周。④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日0.25~0.5g,待症状控制后,改为0.125g,一日2~3次,需服用6周~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的疗效,可作为水杨酸制剂及递减肾上腺皮质激素时的辅助药物。 2.小儿常用量 ①间日疟,口服首次剂量按体重10mg/kg(以氯喹计算以下同),最大量不超过600mg,6小时后按体重5mg/kg再服1次,第2、3日每日按体重5mg/kg。②肠外阿米巴病,每日按体重口服10mg/kg(最大量不超过600mg),分2~3次服,连服2周,休息1周后,可重复一疗程。

1、青蒿琥酯:

青蒿琥酯是当前治疗恶性疟疾的一线药物,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膜系统发挥作用。该药对氯喹耐药株有效,可快速降低原虫负荷。静脉注射剂型适用于重症疟疾急救,需注意可能出现的网织红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妊娠早期慎用。

2、氯喹:

氯喹对间日疟原虫敏感株仍保持较好疗效,能抑制疟原虫血红蛋白酶活性。常见剂型包括磷酸氯喹片,适用于非耐药区的间日疟治疗。使用前需确认当地耐药情况,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等副作用,长期用药者需定期眼科检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禁用。

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复方制剂含双氢青蒿素和磷酸哌喹,通过双重机制杀灭疟原虫。适用于无并发症的恶性疟治疗,疗程通常3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胃肠道不适,与食物同服可减轻症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操作。

4、伯氨喹:

伯氨喹用于间日疟和卵形疟的根治治疗,可杀灭肝内休眠体。用药前必须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缺陷患者可能发生溶血危象。标准疗程为14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部绞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与氯喹联用时可增强疗效。

5、阿托伐醌-氯胍:

复方制剂适用于多重耐药恶性疟治疗,通过抑制疟原虫线粒体功能起效。常见剂型为阿托伐醌-氯胍片,需连续服用3天。可能引起血钾异常和QT间期延长,心脏病患者慎用。服药期间需避免同时使用甲氟喹等延长QT间期药物。

疟疾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恢复体力。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蚊虫叮咬防止重复感染。疫区居留期间需持续使用蚊帐等防蚊措施,完成治疗后应复查血涂片确认疟原虫清除情况。出现血红蛋白尿、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