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重症监护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多为自限性,但孕妇、慢性肝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需密切监测。
1、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是当前针对HEV的主要抗病毒药物,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慢性感染或重症病例。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及肝功能,疗程通常持续3个月以上。对于器官移植患者,可能需要联合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2、保肝治疗:
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修复肝细胞膜,还原型谷胱甘肽能中和自由基,两者常作为基础保肝方案。严重黄疸患者可短期使用腺苷蛋氨酸促进胆汁排泄。保肝药物需根据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动态调整。
3、对症支持:
针对恶心呕吐可选用甲氧氯普胺,发热疼痛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需避免超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尤为关键,重度脱水者需静脉补液。孕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需及时补充维生素K。
4、免疫调节:
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可考虑干扰素α治疗,尤其适用于合并乙肝病毒共感染者。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可能辅助改善免疫功能,但需警惕过度免疫激活导致的肝损伤加重。
5、重症监护:
暴发性肝衰竭患者需转入ICU,进行血浆置换、人工肝支持等器官功能替代治疗。符合肝移植标准者应尽早评估手术指征,术后需预防HEV再感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合并HEV感染需终止妊娠。
急性期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每日保证2500-3000ml饮水量,饮食选择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恢复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推荐鱼肉、豆腐等易消化蛋白源。避免食用生冷海鲜及未煮沸水源,家庭成员实施分餐制。出院后3个月内禁止饮酒,每月复查肝功能直至完全正常。孕妇患者需每周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出现宫缩或胎动异常立即就医。慢性感染者建议每半年进行肝纤维化无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