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蜂窝织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下软组织急性炎症,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病可能由皮肤破损、脐部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发热、拒奶等症状,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功能主治: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溃疡合并感染,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本品应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1、感染途径: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薄弱,细菌可通过脐部残端、微小皮肤破损或毛囊侵入皮下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常通过母婴接触或医护人员手部传播,A组链球菌多源于产道感染。治疗需静脉注射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
2、高危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分娩过程中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母体产道感染等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需监测体温变化,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辅助治疗。
3、典型症状:病变区域呈弥漫性红肿,边界不清伴明显压痛,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或脓疱。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嗜睡、喂养困难,部分患儿出现败血症体征。需进行血常规、CRP检测及细菌培养明确诊断。
4、并发症预防: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脓肿、坏死性筋膜炎或脓毒血症。对广泛感染患儿需联合使用万古霉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必要时行外科清创术。
5、护理要点: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母乳喂养可增强免疫力,接触患儿前后需严格手卫生。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进食量及皮肤病变进展。
新生儿蜂窝织炎护理需注重体温管理与环境消毒,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穿戴柔软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提倡母乳喂养以提供免疫球蛋白,病房需定期紫外线消毒。家长应学会识别呼吸急促、皮肤瘀斑等危急症状,出现异常需立即返院复查。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开炎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