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可通过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影像学改善、实验室指标转阴、病原学检测阴性等方式判断是否痊愈。支原体肺炎通常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咳嗽、发热等症状。
功能主治:用于由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外眼感染: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眼睑炎,睑板腺炎等。
用法用量:滴于眼睑内。轻、中度感染:一次1-2滴,每4小时1次;重度感染:一次2滴,每小时1次。
咳嗽频率显著减少或消失,痰液由黄脓转为清稀,体温持续稳定在37.3℃以下超过72小时,胸痛或呼吸困难等不适感基本消退。症状改善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
使用退热药后无反复发热,自然状态下体温连续3天维持在正常范围。需排除合并其他感染或药物热等干扰因素,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腋温并记录。
胸部X线或CT显示肺部浸润影面积缩小50%以上,磨玻璃样变或实变病灶基本吸收。影像学改善往往滞后于临床症状,建议治疗结束后2-4周复查。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恢复正常范围。支原体抗体IgM转阴或IgG滴度呈4倍以上下降,提示病原体被清除。
咽拭子或痰液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转阴,或培养结果连续两次阴性。病原学检查存在假阴性可能,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康复期建议保持每日1500ml以上温水摄入,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需循序渐进,居家护理注意保持室内湿度40%-60%。饮食宜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症状反复或持续低热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