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外翻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直肠脱垂、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肛裂与缓解肛裂引起的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挤出1-1.5cm膏体,置于指端,经肛门涂于肛管内(肛门内约1cm),或遵医嘱。每次用完后请立刻拧紧管盖。用药后请洗手。
1、生理性因素:
长期便秘导致腹压增高是常见诱因,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火龙果可缓解症状。温水坐浴每日2次能减轻局部水肿,配合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群。
2、分娩损伤:
经阴道分娩可能造成会阴神经损伤,与盆底肌撕裂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失控、会阴坠胀。凯格尔运动可增强肌肉张力,生物反馈治疗能改善神经控制功能。
3、盆底肌松弛:
年龄增长或长期负重导致结缔组织退化,增加瑜伽、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环形坐垫分散肛门压力。
4、直肠脱垂:
可能与直肠固定结构缺陷、慢性咳嗽有关,通常表现为直肠黏膜外露、黏液渗出。硬化剂注射如聚桂醇可固定黏膜,严重者需行Altemeier手术或Delorme手术。
5、括约肌功能障碍:
神经损伤或炎症导致收缩异常,与糖尿病、肛周脓肿有关。硝酸甘油软膏缓解痉挛,肉毒杆菌注射调节肌张力,顽固病例需行括约肌成形术。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ml饮水量,选择慢跑、骑自行车等避免腹压增高的运动,便后使用含金缕梅的湿巾清洁。出现持续出血、嵌顿坏死需立即就医,术后三个月内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肛门直肠测压评估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