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缺铁可通过饮食调整、铁剂补充、定期监测、改善吸收、疾病管理等方式预防。缺铁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慢性失血、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动物肝脏、红肉、血制品等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红素铁,需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与咖啡、浓茶同食影响铁吸收。
2、铁剂补充:孕中期起常规补充铁剂预防贫血,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口服制剂需遵医嘱使用。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过量补铁可能引发便秘。
3、定期监测:孕12周、28周需检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110g/L或血清铁蛋白<20μ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多胎妊娠、孕前月经量多者应增加检测频次。
4、改善吸收:胃酸缺乏者避免使用抗酸药物,补铁时间应与钙剂间隔2小时。适当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可协同改善贫血,餐后服用铁剂可减轻胃肠道刺激。
5、疾病管理:消化性溃疡、痔疮出血等慢性失血疾病需及时治疗,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需鉴别诊断。严重贫血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血红蛋白<70g/L需考虑静脉补铁。
预防孕妇缺铁需贯穿整个妊娠周期,孕前3个月开始储备铁元素,每日铁摄入量应从20mg逐渐增至29mg。适度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出现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避免自行加大铁剂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