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可通过观察皮损特征变化、进行皮肤镜检查、组织活检等方式确诊。皮肤癌可能与长期紫外线暴露、免疫抑制、化学致癌物接触、遗传因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1、观察皮损:
皮肤癌早期常表现为原有痣体或新生物出现不对称性增长、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直径超过6毫米、短期内快速变化等特征。基底细胞癌多呈珍珠样结节伴毛细血管扩张,鳞状细胞癌易形成溃疡性痂皮,黑色素瘤常见色素沉着异常。
2、皮肤镜检查:
皮肤科医生使用皮肤镜放大观察皮损结构,通过色素网络模式、蓝白幕征、不规则血管等特征辅助判断。非典型痣多显示对称性结构,黑色素瘤常见伪足样突起、负性色素网络等恶性征象。
3、ABCDE法则:
采用不对称性Asymmetry、边缘Border、颜色Color、直径Diameter、进展Evolution五项标准评估皮损。符合三项以上异常需警惕恶性可能,短期内出现瘙痒、出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4、组织活检:
通过钻孔活检、切除活检或刮取活检获取病变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类型与浸润深度。基底细胞癌可见基底样细胞团块,鳞癌显示角化珠形成,黑色素瘤确诊需进行S-100、HMB-45等免疫组化标记。
5、影像学评估:
超声检查可测量肿瘤厚度,CT或PET-CT用于评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扩散。黑色素瘤Breslow厚度超过1mm需前哨淋巴结活检,晚期患者需检测BRAF、NRAS基因突变指导靶向治疗。
日常需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强烈日光照射,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并每两小时补涂。建议每月自查全身皮肤,记录可疑皮损变化,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专业皮肤检查。保持膳食富含维生素D和抗氧化物质,规律运动增强免疫功能,发现异常皮损及时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