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皮肤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肤病,其传染性虽低于肺结核,但仍需采取防护措施。
一、传播途径与高危人群:
皮肤结核主要通过破损皮肤接触患者的开放性病灶传播,如共用毛巾、衣物等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更容易被传染。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若未做好防护,也存在职业暴露风险。
二、典型症状与诊断依据:
皮肤结核常见表现为无痛性溃疡、疣状增生或红斑结节,多伴随局部淋巴结肿大。确诊需结合病理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病灶分泌物检出结核杆菌可辅助诊断。临床需与寻常狼疮、孢子丝菌病等慢性皮肤病鉴别。
三、治疗与预防措施:
规范抗结核治疗是控制传染的关键,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用药,疗程需持续6-9个月。患者应单独使用生活用品,病灶渗出期需覆盖敷料。密切接触者建议进行结核菌素筛查,新生儿需接种卡介苗预防。
日常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灶扩散。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补充动物肝脏、深海鱼类及新鲜果蔬。适度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刺激皮损。患者家庭成员应定期开窗通风,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共同生活期间建议分餐制。出现不明原因皮肤结节或溃疡超过2周未愈时,应及时到结核病专科医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