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通常具有自限性,轻度患者可通过居家护理缓解症状,重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1、自愈基础条件: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数患者表现为低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免疫系统正常的儿童在7-10天内可自行清除病毒,期间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维持在1000-1500毫升,避免抓挠皮疹。
2、症状监测要点:
观察体温是否持续超过39℃超过3天,注意有无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呕吐咖啡样物或面色苍白的循环障碍表现时,提示可能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
3、家庭护理措施:
用生理盐水漱口缓解口腔溃疡疼痛,皮疹处涂抹炉甘石洗剂。选择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果汁刺激黏膜。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4、重症识别标准:
EV71型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脑干脑炎,表现为眼球震颤、血压升高。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
5、预防传播方法:
患儿粪便排毒期持续4-8周,居家隔离至少两周。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浸泡,餐具煮沸消毒20分钟。接触分泌物后需用流动水洗手40秒以上。
发病期间建议选择蒸蛋羹、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3次以上。恢复期可逐步添加瘦肉泥、菠菜泥补充蛋白质和铁元素,2周内避免接触其他婴幼儿。皮疹结痂脱落后仍具有传染性,需继续观察有无指甲脱落等迟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