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可通过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方式治疗。心衰通常由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能减少体液潴留,缓解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发挥作用,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2、ACE抑制剂: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卡托普利等药物可改善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需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3、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适用于稳定期患者。通过阻断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减缓心率,使用时需从极小剂量开始缓慢滴定。
4、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依普利酮能抑制心肌纤维化。这类药物通过阻断醛固酮受体减少钠水潴留,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测血钾和肾功能指标。
5、正性肌力药:地高辛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适用于伴快速房颤患者。该药物通过抑制钠钾ATP酶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预防中毒。
心衰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mg以内,适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橙子等水果。根据心功能分级选择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居家监测每日体重变化,波动超过2kg需及时就诊。夜间睡眠采用高枕卧位减轻呼吸困难,避免情绪激动和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