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铁缺乏: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必需元素,长期偏食或消化吸收障碍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建议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2、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成熟过程,严格素食者易出现缺乏。每周食用鸡蛋、乳制品等食物,严重缺乏时需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
3、叶酸不足:叶酸缺乏常见于孕妇和酗酒人群,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多摄入绿叶蔬菜、豆类,孕前三月起需每日补充叶酸片剂。
4、慢性失血:胃溃疡、痔疮等长期隐性出血会造成铁质流失。需治疗原发病,同时配合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补铁药物治疗。
5、骨髓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疾病会影响造血功能。需进行骨髓移植或使用环孢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牛肉、猪肝、黑木耳等补血食材,避免浓茶影响铁吸收。长期乏力、心悸者应及时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70g/L需输血治疗。规律有氧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重度贫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