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冬季皮肤瘙痒可通过加强保湿、调节水温、选择棉质衣物、控制洗澡频率、药物缓解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皮肤干燥、环境湿度低、频繁洗澡、衣物摩擦、慢性皮肤病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皮肤干燥是冬季瘙痒主因,皮脂分泌减少导致屏障功能下降。建议每日涂抹含尿素、神经酰胺、凡士林的润肤霜,沐浴后3分钟内使用效果最佳。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40%-60%,可使用加湿器改善。
2、水温调节:过热洗澡水会破坏皮肤表面油脂层。沐浴水温应控制在37℃-40℃,时间不超过15分钟。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选择pH值5.5左右的弱酸性沐浴露。手足部位可睡前温水浸泡后立即涂抹护手霜。
3、衣物选择:化纤材质易产生静电刺激皮肤。优先穿着纯棉、真丝等透气面料,新衣物需洗涤后再穿。洗衣时选用无磷、无香料的洗涤剂,避免残留化学物质。冬季内衣每1-2日更换,减少汗液刺激。
4、清洁管理:过度清洁会加剧皮肤干燥。老年人每周洗澡2-3次为宜,北方干燥地区可减少至1-2次。避免用力搓洗,沐浴后轻拍吸干水分。足部等易皲裂部位可厚涂马油或羊毛脂软膏。
5、药物干预:顽固瘙痒可能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有关,通常伴随红斑、脱屑等症状。轻症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软膏、他克莫司软膏。全身性瘙痒需排查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冬季需增加饮水摄入,每日不少于1500ml,适量食用核桃、深海鱼等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室温不宜超过22℃,睡前可进行四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瘙痒剧烈时避免抓挠,可用冷毛巾湿敷缓解。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皮肤破损需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