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可通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药物治疗,通常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神经功能障碍、肝胆疾病、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氯雷他定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缓解过敏引起的瘙痒,适用于荨麻疹或过敏性皮炎。西替利嗪对慢性特发性瘙痒效果显著,可减少夜间抓挠。地氯雷他定作为第三代抗组胺药,嗜睡副作用更轻,适合长期使用。
氢化可的松乳膏用于局部炎症性瘙痒,能快速减轻红肿症状。糠酸莫米松对湿疹或神经性皮炎更有效,使用周期不宜超过两周。强效激素需医生指导,避免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激素无效的特应性皮炎,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减少瘙痒。吡美莫司对激素依赖型患者更安全,面部薄皮肤部位亦可使用。这类药物需避光使用并监测血药浓度。
多塞平乳膏通过阻断5-羟色胺受体缓解神经性瘙痒,适合老年性皮肤干燥。氧化锌软膏形成物理保护层,对尿布疹或轻度刺激有效。含薄荷脑的冷却凝胶能暂时麻痹痒觉神经末梢。
加巴喷丁用于尿毒症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痒,需逐步调整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曲酮对胆汁淤积性瘙痒有效,但可能引发戒断反应。严重病例可短期口服泼尼松控制全身炎症反应。
日常护理需避免热水烫洗,选择无香料润肤霜加强皮肤屏障。棉质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室温控制在22-24℃降低皮温敏感度。适度补充维生素A、E及Omega-3脂肪酸,深海鱼、坚果类食物有助于改善皮肤代谢。持续性瘙痒需排查血糖、肝功能等潜在疾病,合并抓痕感染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