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胃炎可通过抑酸治疗、黏膜修复、病因控制、症状管理、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该疾病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应激反应等因素引起。
1、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黏膜炎症。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适用于轻中度患者,疗程通常为4-8周。胃酸减少可创造黏膜修复环境,降低疼痛敏感性。
功能主治: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用法用量:奥美拉唑使用过量,会出现视物模糊、意识模糊、嗜睡、头痛、口干、颜面潮红、恶心及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等症状。本药物不宜经过透析清除,如意外过量服用,应该立即处理。
2、黏膜修复: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胃黏膜保护剂能形成物理屏障。含锌制剂如甘草锌促进上皮细胞再生,联合维生素B族改善局部微循环。避免进食粗糙、过烫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减轻胃部负担。
3、病因控制:幽门螺杆菌阳性需采用四联疗法,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及PPI。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炎应评估用药必要性,必要时换用COX-2抑制剂。酒精性胃炎需严格戒酒,胆汁反流者可考虑铝碳酸镁吸附胆汁酸。
4、症状管理:腹胀选用多潘立酮促动力,恶心呕吐可用甲氧氯普胺。疼痛剧烈时短期联用解痉药山莨菪碱,焦虑诱发的症状可配合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记录症状日记帮助医生调整方案,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加重黏膜损伤。
5、疾病监测:内镜复查评估黏膜愈合情况,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需缩短随访间隔。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辅助判断萎缩程度,幽门螺杆菌根除后4周应进行呼气试验验证。长期未愈的病例建议检测胃泌素-17排除自身免疫因素。
日常饮食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优先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鱼肉、鸡胸肉。西蓝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含萝卜硫素促进黏膜修复,香蕉、苹果等低酸水果补充钾离子。餐后30分钟温和散步促进胃排空,避免立即平卧诱发反流。保持规律作息,睡前3小时禁食减少夜间胃酸分泌。心理压力较大时尝试正念呼吸训练,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增强黏膜修复能力。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