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梗阻是指尿液从肾脏流向膀胱或从膀胱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可能由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先天性畸形或炎症狭窄等因素引起。该病症可通过药物溶解结石、手术解除梗阻、导尿引流、抗感染治疗或支架置入等方式干预。
1、结石阻塞:泌尿系统结石是常见病因,可能与代谢异常、饮水不足或尿路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腰腹剧痛、血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结石成分选用枸橼酸钾、别嘌醇或碳酸氢钠等药物,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较大结石。
2、肿瘤压迫:肾盂癌、膀胱癌等占位性病变可机械性阻塞尿路,常伴随无痛性肉眼血尿、排尿困难。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必要时配合顺铂、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
3、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因激素变化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压迫尿道引发排尿踌躇、尿线变细。轻症可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等药物,重症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4、先天畸形:儿童多见输尿管狭窄、后尿道瓣膜等发育异常,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需通过输尿管再植术、瓣膜切除术等矫正解剖结构。
5、炎症狭窄:结核性尿道炎、放射性膀胱炎等慢性炎症导致纤维化狭窄,表现为渐进性排尿困难。需长期抗结核治疗或定期尿道扩张术维持通畅。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摄入。适度进行跳跃运动有助于细小结石排出,术后患者应避免憋尿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梗阻改善情况,出现发热、尿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