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羊水栓塞可通过规范产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产程干预、识别高危因素、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方式预防。羊水栓塞是分娩期急危重症,预防需从孕前、孕期到产程全程管理。
1、规范产检:
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量及性状,孕晚期每周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况。重点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及时干预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异常情况。规范产检能早期发现羊水浑浊、胎盘异常等危险信号。
2、控制基础疾病:
孕前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孕期严格管理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可能导致胎盘血管痉挛,糖尿病易引发羊水过多,这些因素均会增加羊水栓塞风险。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
3、避免产程干预:
减少不必要的宫缩剂使用和人工破膜操作,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粗暴的宫腔操作可能促使羊水进入母体循环,自然分娩过程中需避免过度按压子宫。产程中密切监测产妇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变化。
4、识别高危因素:
高龄、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盘早剥等情况属于高危因素。对存在这些情况的孕妇需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分娩时配备急救团队。建议高危孕妇选择具备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产房常规备好抗过敏、升压等急救药品。
5、及时处理并发症:
出现持续性低血压、呼吸困难、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时立即启动抢救流程。快速给予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补充凝血因子纠正DIC,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控制出血。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建议孕妇保持适度运动如孕期瑜伽、散步等增强体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K促进凝血功能,避免高脂饮食加重循环负担。分娩时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减少盆腔压力,产后2小时内仍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出现突发胸闷、寒战等异常症状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定期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分娩知识,了解羊水栓塞的早期表现有助于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