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指数可通过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计算,具体公式为BMI=体重÷身高×身高。
1、公式计算:
BMI计算需使用公制单位,体重以千克记录,身高以米记录。例如身高1.75米、体重70公斤者,计算方式为70÷1.75×1.75≈22.86。此数值对应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可判断体重状态,18.5以下为偏瘦,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2、测量准备:
测量体重建议选择早晨空腹状态,穿着轻薄衣物赤足站立于电子秤中心。身高测量需背靠垂直标尺,脚跟并拢,视线平视前方,确保头肩臀足跟四点接触标尺。测量误差控制在0.5厘米内可提高计算准确性。
3、单位换算:
使用英制单位者需进行换算,1磅约等于0.45千克,1英寸约等于0.0254米。例如体重150磅换算为68千克,身高5英尺9英寸69英寸换算为1.75米。换算后代入公式计算,避免直接使用磅和英寸导致数值偏差。
4、特殊人群:
孕妇、运动员、老年人等群体需谨慎解读BMI。肌肉量高的运动员可能因肌肉密度大导致BMI偏高,老年人因肌肉流失可能出现BMI假性正常。孕妇应参考孕前BMI评估体重增长范围,孕期BMI计算无临床意义。
5、应用场景:
BMI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筛查,但无法区分脂肪与肌肉分布。建议结合腰围测量、体脂率分析综合评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BMI变化,体重波动超过5%应咨询营养科医师。
保持健康BMI需均衡摄入全谷物、深色蔬菜、优质蛋白如三文鱼和鸡胸肉,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行。长期BMI异常者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