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肾盂分离指超声检查中观察到胎儿肾脏集合系统肾盂前后径增宽的现象,可能由生理性尿液滞留、膀胱充盈或病理性尿路梗阻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孕周及分离程度综合评估。
1、生理性扩张:孕16-28周胎儿肾盂分离≤7mm多为正常现象,因胎儿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暂时性尿液滞留。建议定期超声复查,监测分离程度变化,多数在出生后1年内自行消退。
2、膀胱充盈影响:胎儿排尿周期约30分钟,检查时若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可能造成肾盂短暂性扩张。可通过改变孕妇体位或间隔1小时复查,观察分离是否随膀胱排空减轻。
3、输尿管狭窄:可能与输尿管先天发育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肾盂分离伴输尿管上段扩张。出生后需进行泌尿系超声或MRU检查,轻度狭窄可观察,重度需行输尿管再植术。
4、膀胱输尿管反流:因抗反流机制缺陷导致尿液倒流,超声可见双侧肾盂分离伴输尿管扩张。新生儿期需进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确诊,中重度反流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行膀胱镜注射治疗。
5、后尿道瓣膜:男性胎儿特有畸形,超声显示双侧肾盂分离伴膀胱壁增厚及羊水过少。确诊需胎儿MRI检查,出生后需紧急导尿,严重者需行经尿道瓣膜电切术。
孕期发现肾盂分离需每4周复查超声监测进展,出生后建议完善泌尿系统检查。孕妇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胎儿尿液生成,避免憋尿行为。新生儿护理需注意排尿频率及尿量变化,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风险。若分离程度>15mm或伴随肾积水,需在三级医院产科及小儿泌尿外科联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