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过多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治疗、手术切除、抗纤溶药物、宫内节育器、中药调理等方式干预。
1、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会导致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引起增生期延长。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摄入大豆异黄酮调节激素,必要时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建立人工周期。
2、子宫肌瘤:肌壁间肌瘤可能使宫腔面积增大,黏膜下肌瘤常直接导致出血量增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体积较小者可服用米非司酮缩小子宫,大于5cm需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3、子宫内膜息肉:炎症刺激或雌激素作用可能引发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首选方案,术后可配合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复发,日常需减少高脂肪饮食摄入。
4、凝血异常:维生素K缺乏、血小板减少症等会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需筛查凝血四项,轻度异常可补充菠菜、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食物,重度患者需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
5、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侵袭子宫肌层形成腺肌症,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疼痛明显者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GnRH-a类药物如亮丙瑞林可抑制病灶发展,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月经期间建议选择高铁食物如牛肉、鸭血补充流失营养,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持续出现经血浸透卫生巾每小时超过2片、排出大量血块或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