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避免刺激物、冷敷缓解、局部用药、口服抗组胺药等方式治疗。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原接触、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干燥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皮肤干燥是湿疹发作的重要诱因,建议每日使用含神经酰胺、尿素或甘油的保湿霜,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护肤品,避免频繁使用碱性肥皂。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2、避免刺激物:常见刺激物包括羊毛织物、化纤衣物、洗涤剂残留、汗液滞留等。建议穿纯棉透气衣物,洗衣时漂洗两次,运动后及时清洁皮肤。尘螨、花粉等过敏原需定期清洁居住环境。
3、冷敷缓解:急性期瘙痒可使用冷藏的生理盐水纱布湿敷10分钟,每日2-3次。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炎症,但需避免直接冰敷导致冻伤。配合轻拍止痒比抓挠更安全。
4、局部用药:中重度湿疹需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也适用。皮损合并感染时可短期外用莫匹罗星等抗生素药膏。
5、口服药物:顽固性瘙痒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广泛发作伴渗出者可短期服用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特殊严重病例。
湿疹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海鲜、辛辣食物等常见致敏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选择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出汗后及时清洁。居住环境湿度建议维持在40%-60%,冬季使用加湿器时需定期消毒。贴身衣物需60℃以上高温洗涤,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