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绞痛可通过热敷腹部、调整呼吸、少量饮水、保持静卧、服用解痉药物等方式缓解。胃绞痛通常由胃痉挛、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情绪紧张等原因引起。
1、热敷腹部:
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上腹部,持续15-20分钟。热力能放松胃部平滑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性疼痛。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异常者需谨慎。
2、调整呼吸:
采用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收缩,每分钟6-8次。深呼吸可激活副交感神经,抑制胃部肌肉过度收缩,同时减少应激激素分泌。避免快速浅呼吸加重内脏神经紧张。
3、少量饮水:
分次饮用30-50毫升温水,水温以37℃为宜。温水能稀释胃酸,冲刷刺激物,但过量可能加重胃胀。合并呕吐时需暂停饮水,防止误吸。可添加少量蜂蜜约5毫升保护胃黏膜。
4、保持静卧:
采取屈膝侧卧位,用枕头垫高上半身15-30度。该体位减少腹腔压力,避免胃酸反流。禁止立即平躺或弯腰,防止加重胃部牵拉。静卧期间可轻柔顺时针按摩上腹部。
5、服用解痉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山莨菪碱、颠茄片、匹维溴铵等胃肠解痉药。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胆碱能受体直接松弛平滑肌,服用30-60分钟起效。需注意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禁用抗胆碱药物。
胃绞痛缓解后24小时内建议选择米粥、烂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及产气食物。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餐后保持直立30分钟。可配合步行等轻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持续疼痛超过2小时或伴随呕血、黑便、高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反复发作建议完善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通过生物反馈训练改善胃肠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