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主要表现为乏力、腹胀、黄疸、蜘蛛痣和肝掌,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1、乏力:
肝硬化早期常见症状为持续性疲劳,与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导致能量合成不足有关。患者常感四肢沉重、活动耐力降低,休息后难以缓解。肝功能失代偿时,氨代谢障碍引发的脑病前期也可表现为精神萎靡。
2、腹胀:
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道淤血及腹水形成是腹胀的主因。早期表现为餐后饱胀感,晚期可见腹部膨隆伴移动性浊音。约60%失代偿期患者出现腹水,与低蛋白血症和醛固酮系统激活相关。
3、黄疸:
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皮肤黏膜黄染,常见于巩膜和软腭。肝硬化时肝细胞坏死和胆管受压导致结合胆红素升高,尿液呈浓茶色而粪便颜色变浅。进行性黄疸提示肝功能恶化。
4、蜘蛛痣:
雌激素灭活减少引起的特征性皮肤表现,多见于面颈部和上胸部。中央小动脉分支呈放射状排列,压迫中心点后暂时消失。常伴毛细血管扩张和肝掌手掌大鱼际红斑。
5、消化道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致命并发症,表现为呕血或黑便。门脉高压使侧支循环开放,曲张静脉壁薄易破。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或TIPSS手术干预。
肝硬化患者需严格禁酒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钠盐应限制在2克以内以防腹水加重。推荐食用易消化的低脂食物如山药粥、清蒸鱼,避免坚硬粗糙食物损伤曲张静脉。适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可改善代谢,但出现腹水时需卧床休息。定期监测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及时发现肝癌变迹象。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应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必要时服用普萘洛尔降低门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