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可通过儿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运动医学科、心理科、中医儿科等科室联合干预治疗。儿童肥胖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内分泌失调、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
1、儿科内分泌科:
儿童肥胖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体重增长过快、身高增速减缓等症状。该科室可筛查生长激素缺乏症、库欣综合征等疾病,必要时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左甲状腺素钠等药物调节代谢。
2、临床营养科:
制定个体化膳食方案是核心干预手段。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控制精制糖分如含糖饮料,采用分餐盘量化食物比例。营养师会监测体脂率变化,指导补充维生素D、钙等易缺乏营养素。
3、运动医学科:
开具运动处方需考虑骨关节保护,推荐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评估体能,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骺损伤。
4、心理行为科:
情绪性进食、家庭喂养冲突等心理因素常见。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暴食倾向,正念饮食训练帮助建立饱腹感认知。对伴有焦虑抑郁的患儿,可采用沙盘治疗等非药物干预。
5、中医儿科:
从脾胃失调论治,耳穴压豆选取饥点、内分泌等穴位,配合小儿推拿运八卦手法。中药方剂常选用保和丸加减,含山楂、神曲等消食化积成分,需辨证施治避免苦寒伤正。
建立跨学科管理团队至关重要,建议每周记录体重变化曲线,家庭全员参与饮食结构调整,保证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学龄期儿童可参加团体行为干预课程,暑期选择专业减重营地强化管理,避免使用成人减肥药物。持续6个月体重增速减缓即视为干预有效,需预防减重后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