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躯体不适及睡眠障碍。这些症状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结构变化、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压力及慢性疾病共同引起。
1、情绪波动:
老年人双相情感障碍最典型的症状是情绪剧烈波动,包括躁狂期和抑郁期。躁狂期表现为情绪异常高涨、过度自信、言语增多、活动量增加,可能伴随冲动行为;抑郁期则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倾向。情绪波动周期可能比年轻人更长,且抑郁期更为常见。
2、认知功能下降:
老年人患者常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认知功能障碍。这些症状在抑郁期尤为突出,可能被误诊为老年痴呆。部分患者在躁狂期可能出现思维奔逸、联想增快,但逻辑性下降,表现为言语杂乱无章。
3、行为异常:
躁狂期可能出现过度消费、鲁莽驾驶、不恰当的性行为等冲动行为;抑郁期则表现为社交退缩、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拒绝就医等。老年人可能因认知功能下降而出现怪异行为,如无目的徘徊、收集无用物品等,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老年精神病。
4、躯体不适:
老年人常主诉多种躯体症状,如慢性疼痛、消化系统不适、心悸胸闷等,这些症状在抑郁期更为明显。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躯体症状可能掩盖情绪问题,导致误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代谢问题。
5、睡眠障碍:
躁狂期表现为睡眠需求减少但仍精力充沛;抑郁期则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或睡眠过多。老年人本身的睡眠结构改变可能加重双相情感障碍的睡眠问题,形成恶性循环。睡眠障碍还可能导致日间功能下降、认知功能进一步恶化。
对于怀疑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老年人,建议家属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适当进行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同时应避免过度刺激或压力环境,定期陪同就医复查。家庭成员需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及时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进行系统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