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时可通过药物干预、局部冷敷、抬高患肢、严格忌口及充分休息等方式快速缓解肿痛。常用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1、药物干预:
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期的首选药物,能抑制炎症反应但需警惕腹泻等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快速缓解疼痛,胃病患者需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发作或禁忌其他药物的患者,短期使用可显著减轻关节肿胀。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局部冷敷:
急性期采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肿痛关节,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炎性物质渗出,同时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禁止热敷以免加重炎症扩散。
3、抬高患肢:
发作时将足部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下肢痛风患者建议卧床时用枕头抬高患肢30厘米,坐位时避免关节悬垂。该措施能有效减轻关节腔内压力,缓解胀痛感。
4、严格忌口:
立即停止摄入所有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及酒精饮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可适量饮用苏打水碱化尿液。急性期宜选择低脂乳制品、鸡蛋、蔬菜等低嘌呤食物。
5、充分休息:
发作期需绝对制动受累关节,避免行走或负重等机械刺激。穿戴宽松鞋袜减少局部压迫,睡眠时注意保持关节功能位。疼痛缓解后仍需保护性活动1-2周,逐步恢复关节功能锻炼。
痛风急性期缓解后应长期坚持低嘌呤饮食,每日控制肉类摄入在100克以内,优先选择禽肉和淡水鱼。规律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肥胖者需通过饮食与运动逐步减重,但避免快速减肥诱发痛风发作。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慢性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注意避免关节受凉、外伤等诱发因素,建立排尿后饮水200毫升的习惯维持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