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积液性质与病因相关,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生理性因素:
排卵期或月经期女性可能出现少量盆腔积液,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卵泡破裂后卵泡液流入盆腔,或经血少量逆流均可导致,积液量通常少于3厘米,无腹痛等伴随症状,1-2周后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2、盆腔炎症:
急慢性盆腔炎是病理性积液的常见原因,可能与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有关。炎症导致盆腔腹膜渗出增加,形成炎性渗出液,通常伴有下腹坠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用药。
3、异位妊娠破裂:
输卵管妊娠破裂时血液积聚在子宫直肠陷凹,形成血性积液。患者突发剧烈腹痛伴休克表现,阴道出血可能不明显。超声可见混合性包块和游离液体,需紧急手术止血,术中可能需切除患侧输卵管。
4、卵巢囊肿破裂:
黄体囊肿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囊内液体流入盆腔。临床表现为突发下腹疼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超声显示附件区包块消失伴盆腔液性暗区,根据病情选择保守观察或腹腔镜探查。
5、恶性肿瘤:
卵巢癌、输卵管癌等晚期可出现血性腹水,积液量多且增长迅速。可能伴有消瘦、腹胀、CA125升高等表现。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以肿瘤减灭术联合化疗为主。
发现盆腔积液建议完善妇科检查、超声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急性腹痛或积液量超过5厘米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适量运动增强盆腔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可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炎症吸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盆腔充血。定期妇科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