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怀疑癌症并不等同于确诊。影像学检查结果需要结合病理活检等金标准进行综合判断,临床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
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占位性病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炎症、结核、血管畸形等良性疾病在增强CT中有时会呈现类似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部分特殊感染灶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表现为异常强化信号。临床医生会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强化方式、生长速度等参数进行初步鉴别。
病理活检是确诊恶性肿瘤的必要手段。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等特征,配合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才能明确病变性质。部分疑难病例还需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临床实践中存在影像学高度怀疑但病理证实为良性的案例。
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不同癌种具有相对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如甲胎蛋白与肝癌、癌胚抗原与消化道肿瘤等。但标志物升高也可见于非肿瘤性疾病,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动态监测标志物变化趋势对评估病情更具参考价值。
确诊癌症需要多学科协作评估。除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外,还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部分病例需进行PET-CT、核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MDT多学科会诊模式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漏诊。
建议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时保持理性态度,积极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确诊前避免过度焦虑,确诊后及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机体免疫功能,适度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储备。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