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发热可能由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肺炎、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恶寒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防御反应,通常表现为怕冷、寒战伴随体温升高。
1、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多因受凉导致外邪侵袭体表,常见于气温骤降时。患者会出现明显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发热程度较轻。可通过饮用姜汤、艾叶泡脚等发汗解表方法缓解,症状持续需服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中成药。
2、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由热邪犯表引起,多发于春夏季节。典型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咳嗽痰黄。建议多饮水保持咽喉湿润,可选用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类药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症状。
3、暑湿感冒
夏季湿热环境下易发暑湿感冒,特征为发热伴头身困重、胸闷恶心。藿香正气水能解表化湿,配合绿豆汤、冬瓜汤等利湿食疗。需注意与中暑鉴别,出现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4、肺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肺部时会出现高热寒战,体温可达39度以上,伴随咳嗽胸痛。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是常见病原体,需通过血常规和胸片确诊。临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重症需住院观察。
5、尿路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恶寒发热多伴有尿频尿急,女性发病率较高。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治疗可选用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菌药物,同时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

出现恶寒发热症状时应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度可物理降温。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注意区分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改变、皮疹等严重症状,须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病原学等检查。日常需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淋雨受凉,流感季节前可接种疫苗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