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石的典型表现包括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恶心呕吐及肠梗阻症状。肠结石的形成与饮食结构、肠道运动功能异常、肠道炎症、代谢性疾病及药物因素密切相关。
1、腹痛:
腹痛是肠结石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或钝痛,疼痛部位与结石所在肠段相关。小肠结石常引起脐周疼痛,结肠结石则多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疼痛发作时可伴随肠鸣音亢进,排便或排气后可能暂时缓解。
2、腹胀:
肠道内结石阻碍内容物正常通过,导致气体和液体滞留引发腹胀。患者常自觉腹部膨隆、紧绷感,触诊可发现腹部张力增高。腹胀程度与结石大小和梗阻程度相关,严重时可观察到腹部不对称性膨隆。
3、排便异常:
肠结石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结石刺激肠黏膜可导致分泌性腹泻,而机械性梗阻则引发便秘。部分患者排便时可见黏液便或血便,直肠指检可能触及低位肠结石。
4、恶心呕吐:
高位肠结石易引发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出现粪样呕吐物。伴随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脱水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此症状提示可能存在完全性肠梗阻。
3、肠梗阻:
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停止排气排便、剧烈腹痛、呕吐及腹部膨隆。腹部X线检查可见阶梯状液气平面。慢性不全性梗阻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是肠结石最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肠结石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每日建议摄入25-30克。适量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保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等。出现持续性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腹部超声或CT检查。肠结石确诊后应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选择药物溶石、内镜取石或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