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治疗时使用麻药可通过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等方式减轻疼痛,通常由牙髓炎、龋齿、外伤等因素引起。麻醉药物在规范剂量下安全性较高,但仍需关注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影响等潜在风险。
儿童口腔治疗常用利多卡因、阿替卡因等局部麻醉药,配合苯佐卡因表面麻醉凝胶。局部浸润麻醉精准作用于患牙周围,药物吸收量仅为全身麻醉的1/20-1/50。乳牙治疗多采用计算机控制无针注射系统,疼痛感降低70%以上。
酰胺类麻醉药经肝脏CYP3A4酶代谢,6岁以上儿童代谢速率接近成人。单次治疗剂量约为0.1-0.2mg/kg,远低于中毒阈值1.5mg/kg。术前评估需排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遗传代谢疾病。
临床研究显示规范剂量下麻醉药对儿童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美国FDA建议3岁以下儿童非必要手术避免重复使用全身麻醉,但牙科局部麻醉不受此限制。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唇舌麻木,2-4小时可消退。
酯类麻醉药过敏发生率约1/25000,酰胺类更安全。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备好肾上腺素注射液。临床表现为皮疹、支气管痉挛等症状者需立即停药,采用0.1%肾上腺素0.01mg/kg皮下注射。
麻醉消退前避免咬合硬物,防止软组织损伤。术后2小时禁食禁水,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呕吐、嗜睡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建议选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每6个月进行涂氟防龋。
儿童牙科麻醉后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和钙质,适量食用酸奶、奶酪等富含酪蛋白的食物促进神经修复。避免碳酸饮料及粘性糖果,选择苹果、胡萝卜等需要咀嚼的蔬果锻炼咬肌。定期口腔检查可减少麻醉使用频次,乳磨牙窝沟封闭能使龋齿发生率降低80%。家长应建立科学就医观念,消除对医疗麻醉的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