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透声差是超声检查中描述胆囊或胆管内容物透声性降低的术语,可能由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胆泥沉积、胆道感染、胆红素钙盐沉淀等原因引起。
1、胆汁淤积:胆囊收缩功能减弱导致胆汁滞留,浓缩后黏稠度增加。每日规律进食可刺激胆囊排空,减少胆汁淤积风险。
2、胆固醇结晶: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微结晶。控制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维持BMI在18.5-23.9范围。
3、胆泥沉积:长期禁食或胃肠外营养使胆汁成分分层。建议间歇性禁食不超过16小时,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调节胆汁成分。
4、胆道感染:大肠杆菌或厌氧菌感染引发炎性渗出物混合。可能与胆总管结石、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痛、发热。急性期需静脉用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抗感染。
5、胆红素钙沉淀:溶血性疾病或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色素沉积。可能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ilbert综合征有关,常伴随黄疸、尿色加深。严重者需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清除沉积物。
超声发现胆汁透声差需结合肝功能检查,日常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选择低脂高纤维原则,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胆汁稀释。反复出现右上腹闷胀或皮肤巩膜黄染应及时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