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可通过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方式治疗,风险通常与年龄因素、基础疾病、术中操作、术后护理、个体差异等有关。
1、年龄因素:高龄患者因角膜内皮细胞减少、瞳孔弹性下降,可能增加手术难度。术前需完善角膜内皮计数、眼部B超等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性,术后需加强抗感染护理。
2、基础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部合并症可能影响切口愈合。建议术前控制血糖在8mmol/L以下,青光眼患者需监测眼压变化,必要时联合降眼压药物。
3、术中操作:超声能量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风险约1%-3%。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可降低该风险,复杂病例可采用飞秒激光辅助截囊技术。
4、术后护理:约5%患者可能出现后发性白内障,与上皮细胞增生相关。术后1周避免揉眼、俯身动作,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预防感染。
5、个体差异: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并发视网膜脱离,人工晶体计算误差可能导致屈光偏差。术前需精确测量眼轴长度,术后3个月定期复查眼底情况。
白内障术后应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游泳、球类运动等可能撞击眼部的活动,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出现持续眼红、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或出血。人工晶体植入后多数患者视力可恢复至0.5以上,但阅读等精细视觉可能需3-6个月逐步适应。合并黄斑病变者需联合抗VEGF治疗改善预后。